一三五章 赤索飞虹-《贫道应个劫》
第(3/3)页
随着“慧力”增长,蜈蚣的实力以及神通都在飞速增长。
想着忍气吞声,只待有朝一日,在一口干掉这个可恶的“恶道人”
只是卧薪尝胆,每天欣喜于自身慧力增长的蜈蚣却没发现,随着慧力增长,元神与躯壳的联系,也再越来越弱。
刘樵定住蜈蚣之后,一摆手,数十力士拥上,将蜈蚣抬入洞中。
而洞中,十余力士,手持勾刀、砍刀、还有油锅、火炭、数十般刑具已经准备好了。
“无量寿福,小子!你又有福了…”刘樵看着蜈蚣笑道。
秘术有言:服丹砂七日,小兽灵性渐生,当折磨其至死,以其绝大一股怨气,炼就神符。
而这股怨气,即小兽真灵真性,再将其遗蜕焚烧,如仙人羽化般,以元神吸尽肉身形质。
如此,有灵有性,有形有质,形质皆成,才能大能小,能隐能现,化出赤索不死之身。
“呼哧”蜈蚣眼神中带着惊恐,被力士抬入洞中。
刘樵摆了摆手,示意黄巾力士可以开始了,便负手走出洞外。
黄巾力士乃恶鬼所祭炼而成,生前怨毒至极,当然知道该怎么让一个活物,带着愤恨、恶毒而死。
少顷,洞中勾刀刮骨,利刃削肉声响起,蜈蚣呼哧惨叫、哀嚎不断传出洞外。
“此世无地狱,你作恶无人能报,贫道折磨你,也算惩戒…反正也不会真死…”刘樵心下道。
五狱磨躯壳,元真超形神。
后世有一种仙术,即通过折磨肉身,痛苦至死,以赎生前罪愆,而凭一股怨气,得以魂魄不散,化成厉鬼一般的仙人。
与此术便有些类似,都能省却大量的苦功、积累,直接一步速成超脱形体。
这种仙,也算鬼仙道果的一种,鬼仙者,即刘樵现在的阴神状态。
刘樵现在若是死了,不上封神榜,便可解脱登真为鬼仙,驻世百年,或直接转劫投生。
之所以说那蜈蚣有福,便是刘樵从修行之今,不知多少年苦功抽添水火,费多少精力积累,才修成阴神。
而那蜈蚣服丹砂养灵,仅仅只是受一番皮肉之苦,便可脱出阴神。
这对于一个法力道行都没炼出精怪来说,简直一步登天。
阴中超脱,一志不散,虽曰仙,实为鬼也。
只不过相对于浑身怨气,没有自己神志的鬼。
鬼仙是属于清明之鬼,拥有厉鬼的法力,但又有活人的道德、思想。
洞中的惨叫声一直持续了数个日夜,凌迟、油烹,火烤伤口,种种酷刑给蜈蚣精来了个遍。
一直到此时,洞中再无声息,刘樵趺坐洞前,闭目不语。
“禀法主,那小妖已是熬不住,要落气了…”黄巾力士来报道。
刘樵拖着拂尘,手上端着早已准备好的笔墨朱砂,走入洞中。
地上到处是残肢,碎肉,绿黑的血迹,四处都是,丈来长的蜈蚣躯体已经不见。
最大的,就是一个斗大的脑袋,被摆在地上,奄奄一息,无神的眼中带着怨毒。
刘樵毫不在意,抚掌道:“如今罪孽尽去,汝可以超脱矣!”
话音一落,蜈蚣仅剩头颅中,那对狭小眼睛失去最后一丝神采。
刘樵面容一肃,连忙趺坐在地,嘴唇微动,念出阵阵拗口晦涩的真言。
随着赤索真言念颂,蜈蚣散碎的肉身上,点点黑烟飘起,又有丝丝黑气落下,最终只有纯正一点灵光汇聚。
“唵!”刘樵急睁眼,念唵字咒,定住灵光不散,手中笔走龙蛇,一道符咒飞速画出。
将那灵光摄入符中,符咒上朱砂神光闪烁,如同一抹血色。
洞中气氛诡异而阴暗,一个道人盘坐,口中念咒不停,画符不断。
不多时,刘樵停下手中笔,二十一道符咒已画出,起身道:“尘归尘,土归土,如今此功将成矣,只差最后一步…”
又命黄巾力士,收起蜈蚣精散碎遗蜕,开火架炉,一并焚入炉中。
仙人尸解,并不是简单的把元神脱出就行。
而是用种种手段,将肉身中的精华带走,不久,肉身自然化去,此为“羽化超升”
而此功最终一步,便也是如此,以符咒摄其灵光,炼就法术,以其余下肉身精华烧炼,祭炼法术。
……
晃眼间,七日过去,刘樵白日口颂秘术真言,架火焚烧蜈蚣遗蜕,炼其精气,夜间逢无人处,吞符三道。
随着这个过程,只觉一股红气,渐渐养出,此气似在身内,如法力一般,又好似在身外冥冥之间。
伴随蜈蚣遗蜕的精气祭炼,符咒炼化渐多,此气也越发茁壮。
至第七日夜,三更时分,刘樵在深山,吞尽最后一道符咒,闭目感应。
少顷,睁开双眼,目中红光一闪,在黑暗的夜色中,好似灯火明亮。
“成了…”刘樵平淡起身道。
口颂真言,冥冥之中,红气被调动出来,捻手一指。
外界只见刘樵指尖腾起一缕红光,须臾便有丈许来长。
化作一个蜈蚣形态,似虚似实,百足翻飞,腾云乘雾。
“且试演一番…”刘樵心下道。
念头动处,红光一闪,须臾数十丈一条大蜈蚣,大似飞龙,疾似闪电。
在那山崖轻轻一啃,“咔嚓”似咬豆腐一般,便将崖壁咬下半边入肚。
刘樵又转换咒语,数十丈赤龙须臾缩小,变作指头大小,一条红光,满天飞舞。
时而化作红线,时而化作红光,犹如飞剑,果然大小如意,隐迹随心。
“好!这秘术比我想象的还要玄妙,最关键,再不用消耗法力…”刘樵有些略喜道。
果然不愧是秘术之称,这世上,能称秘术一类的,皆凶悍无匹,持之能逞强一时。
纵观刘樵所得两门秘术,一门天罡炁,一门赤索,论威力玄妙,不在道术至下,修炼也不比道术那么繁杂晦涩。
而且秘术施展不用法力,按杨戬所说,其法门九转元功,亦是秘术的一种。
第(3/3)页